路沿石-康瑞得-水泥路沿石:
武漢彩磚,
武漢植草磚,
武漢透水磚
公元前11世紀─前5世紀,道路的規(guī)模和水平已有了相當?shù)陌l(fā)展,出現(xiàn)了較為系統(tǒng)的路政管理,人們已將道路分為市區(qū)和郊區(qū):城市道路分“經(jīng)、緯、環(huán)、野”四種,南北之道為經(jīng),東西之道為緯;城中有九經(jīng)九緯呈棋盤狀,圍城為環(huán),出城為野;郊外道路分為路、道、涂、畛、徑五個等級??梢姡敃r周朝的道路已較為完善。公元前475年─前221年,人們已經(jīng)能夠在山勢險峻之處鑿石成孔,插木為梁,上鋪木板,旁置欄桿,換為棧道,這是戰(zhàn)國時期道路建設(shè)的一大特色。公元前221年─前206年,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后立即修建了以首都咸陽為中心、遍布各國的馳道網(wǎng),這種馳道可與古羅馬的道路網(wǎng)媲美。
公元前206年─公元220年,西漢王朝曾派張騫兩次出使,遠抵大夏國(今北部),為溝通中國與中東及歐洲各國的經(jīng)濟和文化,了家喻戶曉的絲綢之路。公元581─681年,建造了規(guī)模巨大(數(shù)千里)的道路工程。公元618──907年,唐太宗下詔書于,保持范圍內(nèi)的道路暢通,實行道路保養(yǎng)。當時的道路布置井然、氣度宏偉,影響遠及日本。公元960──1911年,在宋、元、明、清幾代中,道路工程方面均有不同的提高和貢獻。從清朝末年始,近代道路發(fā)展的重點轉(zhuǎn)向西方。
分底蠟(封蠟),面蠟(拋光蠟)及保養(yǎng)蠟(日常修補蠟)是對大理石的塑層進行保護并利用高速拋光來增亮,對石材的保護起到一定的作用。但是這種水蠟不足之處是蠟層的硬度有限,稍欠保養(yǎng),腳步帶進的塵土將很容易把蠟層及石材磨花。
同時,遇上雨水季節(jié),因室外雨水塵埃會有一定的雜質(zhì),通過人的腳步帶進后,對蠟層的分子組成將造成一定的影響。直觀看到是蠟層變黃及缺光澤,也就是以后常見到的許多客戶為什么須經(jīng)常將腐蝕的蠟層用起蠟水脫去,再重新分工序打上底蠟和面蠟,每次的工作量及耗用的物料較大,這種工藝現(xiàn)市場上很普通,我們稱為石材打蠟第二代。